《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边读边思,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
2. 体会“孩子”的身份和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孩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回顾单元主题,说说“奇怪”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直奔重点,体会“孩子”的身份和作用。
1. 引读小夜莺的歌声。注意从“有时……有时……还有时……”中体会孩子们歌声的机智。
出示句式:突然,从严密的树枝间,传来了“ 、 、 ”的歌声。这是一只 的小夜莺,他一边放声歌唱,一边在 ,而他的敌人在 。从中我们体会到小夜莺的聪明才智。试着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中孩子们与敌人对话的部分,从中体会孩子们的机智勇敢。
3. 想象当时情景,写话:小夜莺坐在绿树丛中,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这时,鬼子进村了,他们一边走,一边 ,小夜莺屏住呼吸,倾听着,突然,他又听到了另一个沙哑的声音:“ 。”他心里一惊:哎呀!附近还有一个小夜莺!这时 ,他灵机一动,连忙 ,接着又唱起歌来:“ 、 、 ……”这歌声 是那么 ,那么 。这边的孩子在干什么?那边的鬼子又是什么反应?试着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想象的情景。
4. 敌人被小夜莺和另一个男孩机智地蒙骗过去,他们没有找到游击队,没有抓到人,垂头丧气地走了。而小夜莺的歌声又响起来了,“ 、 、 ”这歌声是 ,敌人走后,小夜莺会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说。
5. 小结:夜莺的歌声是小男孩机智勇敢的体现,他为游击队做了有益的工作。他是小游击队员的缩影,代表着千千万万勇敢机智的小游击队员。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 齐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再联系全文想想,“小夜莺”和“歌声”有什么特殊含义?
2. 小结:这篇课文讲的是苏联儿童在战争年代用智慧和勇敢与游击队联系工作,为打败侵略者立下了功的故事。通过小夜莺的歌声颂扬了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特殊年代特殊的课本所特有的含义。“小夜莺”也因此而变得不再只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了。我们在感受这个神奇形象的同时更要明白现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啊!
四、作业:读写《战争中的孩子》一组文章。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宛转”等词语。
2、能力目标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情感目标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夜莺”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难点: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①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②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自主预习:
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夜莺和杜鹃的资料。(出示幻灯片)
2、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夜莺”指谁?夜莺为什么要唱歌?唱的是什么样的歌?读了课文大家就会清楚了。
提练主线:
自学理解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步骤方法:
⑴初读,学字词;
⑵再读,知结构;
⑶细读,明中心;
⑷精读,表情感。
2、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幻灯片)
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3、各小组讨论。(逐题出示)
教学过程:
⑴这篇课文写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消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部分。课文的重点部分写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⑵小孩对德国兵说:“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用这些话来戏弄敌人,说明他是个沉着机智的孩子。
另外还有,“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2
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在“小夜莺”的帮助下游击队员成功歼灭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教学中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接受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交流对“夜莺”和“夜莺的歌声”的理解。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中的发现,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而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案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三、精读品悟
过渡语: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体会。
学生依次交流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和读书体会。
1、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通过理解“沉寂”,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总结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
(2)通过“寂静”、“宁静”、“沉寂”的互换,感悟三个词语在表达“静”的意境上各有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总结读书方法——换词。
【设计意图:把“宁静、寂静、沉寂”三个意思相近,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的词语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朗读感悟,深化了学生对沉寂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三个词语的把握。
2、通过神态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2)学生朗读,全体齐读。
3、通过双关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朗读带有双关语的句子,交流读书体会。
(2)了解修辞手法——双关语。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带有双关语的句子。
(4)男女生分读三个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加深对句子的体会、理解,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4、通过连续地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体会。
(2)通过这些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通过朗读再现“小夜莺”的活泼和机智勇敢。
5、读写结合训练:通过动作描写,扩写小夜莺发现敌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对连续的动作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更有条理。而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连贯的动词进行描写,从一定程度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通过“好像”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总结读书方法——抓关键词。
7、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小男孩有如此的智慧和胆量?体会“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8、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紧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抓重点段落,品味重点语句,使小夜莺机智勇敢形象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看板书,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回环式深究课题,层层推进、层层深入,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震撼,达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
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斗智斗勇,还有更多的小夜莺为保护自己的祖国勇敢战斗着。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环节,除了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大语文观的理念,并产生大语文学习的意识。】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课文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了解了什么?(聪明、机智的小夜莺骗取德国兵的信任。)
2、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段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有意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表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因而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他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爱国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第二段,弄清被称为“夜莺”的那个小孩用什么方法把德国兵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又用什么方法把敌人的人数和装备通知游击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从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中,你感悟到什么?(夜莺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二、学习第三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能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
三、总结全文。
1、请画出文中首尾照应的句子。
2、理解“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有关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这篇课文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记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的经过,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默、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等问题;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没见过“杜鹃、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这两种鸟。
3、留有作业和写有含义深刻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讲述引发兴趣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
二、板书课题,师生质疑
1、齐读课题:
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抽生答。
3、教师小结:
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空,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4、读完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5、学生质疑。
6、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同桌一起读、快速读等)读课文。
7、初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解答学生质疑中较简单的问题)。
三、简介情景,加深印象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四、再读课文,落实字词
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1、你要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屑”读xiè,不读xuè;“挺”读tǐng,不读tǐn;
“拧”不读nǐng,不读nǐn;“呻”读shēn,不读sēn;
“钉“(dìng)的韵母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还读dīng;还有“削、空、塞、还”都是多音字。
2、你们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这里是指树林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搭拉:下垂。
木屑:木头的碎木。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
球果:松树或其他树结的球形果实。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宛如:好像、仿佛。
在理解词语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词语,特别是“宛如、兴致勃勃”。
⑴“宛如”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①读文中的句子,谈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回忆以前的课文。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宛如……
③学生自己练习说话。
⑵读文中有“兴致勃勃”的句子。“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仿照文中句式练习造句。(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
五、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孩子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下节课再仔细读课文,通过讨论得到答案。现在请孩子们完成以下作业:
1、抄写课后要求写的生字,注意以下字的写法。(老师在黑板上范写)
喂挺甩滚毁惯
2、组词:
削()挺()斯()甩()
哨()庭()期()用()
抢()防()汉()惯()
枪()仿()汗()贯()
3、造句:
宛如兴致勃勃。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和时代背景刘杰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能抓住描写小夜莺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回想一下,文中的夜莺是之谁?(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
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作者用“隔行分段”,把文章分成了几几部分?(分成了四段。)
(二)、默读全文,把握大意。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板书:歌声诱敌歌声传情歌声歼敌歌声再起)
谁能把四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引诱敌人并向游击队传递情报,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第二天他再次去河岸边诱敌。)
(三)、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1、故事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勇敢、机智、爱国)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爱国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的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一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蘑菇。这里只有……”
军官怎么问?他是在什么情况下问的?此时此刻,军官心里会想些什么?于是他问小夜莺,想刺探这里究竟有没有游击队。可小夜莺回答的却是____________。
是小夜莺听不懂军官的话吗?那是为什么呢?
指导朗读(板书:语言)
文中还有很多小夜莺与军官的精彩对话,体现了夜莺的聪明勇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吗?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小男孩东拉西扯,说东道西,为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野兽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他是骂德国兵的呢?小夜为什么不直接骂德军呢?
指导朗读。
预设二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小男孩的天真顽皮)小夜莺真的只是个贪玩的小男孩吗?他为什么这样做?
指导朗读。
预设三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小夜莺真的很快活吗?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我们今后习作写人的文章时,塑造人物形象也要从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入手,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13
夜歌声诱敌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⒉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夜莺”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难点: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制作课件、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⒈学生汇报搜集有关夜莺和杜鹃的资料。(出示幻灯片)
⒉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夜莺”指谁?夜莺为什么要唱歌?唱的是什么样的歌?读了课文大家就会清楚了。
⒊简介背景。(出示幻灯片)
二、自学理解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⒈出示自学步骤方法:
⑴初读,学字词;
⑵再读,知结构;
⑶细读,明中心;
⑷精读,表情感。
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幻灯片)
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⒊各小组讨论。(逐题出示)
⑴这篇课文写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消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部分。课文的重点部分写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⑵小孩对德国兵说:“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用这些话来戏弄敌人,说明他是个沉着机智的孩子。
另外还有,“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指的是什么?(德国兵)他这样痛骂敌人,说明了小孩什么?(很憎恨德国强盗)
小结:这部分写了夜莺引诱德国兵,并主动和敌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国军官的盘问,让敌人取得对他的信任,让他带路。(板书:引诱敌人主动接近巧答盘问取得信任)
⑶在带路时,他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是为了让德国兵知道,这是自己的习惯爱好,用来麻痹敌人,以后他用鸟声和游击队联系时就不会引起怀疑了。(请一位同学表演)表演出孩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小孩边走边打路旁树枝,拾球果踢,回答问话时就打岔说别的,也都是为了让德国兵认为他贪玩而不加警惕,从而顺利地跟着自己走进游击队的埋伏圈里。(板书:引敌进埋伏圈)从这里可表现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板书:机智、勇敢)(请一位同学表演)
⑷游击队员听到了小夜莺的叫声,知道小孩已把敌人带来,通过有节奏的夜莺歌声知道了鬼子人数是32个,用两声杜鹃叫是报告有两挺机关枪。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关枪,由此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板书:巧妙报告敌情)表现了小夜莺的什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最后怎么样?(板书:全歼敌人夜莺又叫)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首尾连贯的。(即首尾呼应的写法)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便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总结课文
⒈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美好的。
⒉读了这篇课文后,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男孩什么?(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是个小英雄。)
⒊讲述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四、质疑问难
读了这篇课文后,谁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不清楚、不明白?
五、课外延伸练习(出示幻灯片)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资料】
夜莺
指红鸲一类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一般体态玲珑、鸣声清脆,且多鸣于月夜。所以叫夜莺。
杜鹃
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是一种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
【板书设计】
25.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诱敌人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机智勇敢
经过:引敌进埋伏圈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
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1、初读:
⑴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⑵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⑶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⑷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2、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⑴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⑵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⑶齐读第二部分。
3、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⑴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⑵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⑶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⑷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
⑸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4、再读:
⑴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⑵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⑶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愿意听吗?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怎么理解它的呢?(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指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沉着冷静的孩子。
(1)夜莺会用白桦皮做成口哨,会学夜莺和杜鹃叫。
“他坐在离德国兵很近很近的地方”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6)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7)“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8)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3.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9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德战争的资料。
3、小英雄图片。
【教学目标】
1、运用以前学过的欣赏文章的方法从各种角度欣赏课文。
2、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了解小夜莺面对敌人的机智、勇敢,感受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独立欣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情况
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了解到了什么。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篇文章。(板书:欣赏)
在以前的课堂中,同学们学过很多欣赏文章的方法,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欣赏《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看看文章究竟是怎样树立了小夜莺这样一个英雄形象的?这篇课文,我们主要欣赏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听读欣赏
(请几名同学读课文。)我们边听边欣赏,看看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四、初步感受,合作交流
同学们,故事听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好不好?精彩不精彩?那现在请你想一项,你打算从哪个角度欣赏这篇文章?你最欣赏这里其中的那一处?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五、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学生自由汇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小夜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欣赏。)
(通过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涵。
2、小结:
文章就是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六、师生互动
同学们,文章中有许多精彩之处,有些欣赏文章的方法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幸运的是,今天到场的老师们都有丰厚的文学底蕴,而且其中有很多语文方面的专家。你们想不想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呢?那好,现在你就可以去向台下的老师请教,看文章中还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
汇报:
1、文章的线索:歌声。
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线索,同时板书:诱敌──惑敌──歼敌──诱敌
2、首位照应的写法:
幻灯出示:文章开头、结尾
请两名名同学读一读:
⑴请学生指出文章中前后照应的地方。
⑵教师指出前后照应的好处是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
(其他略)
七、总结
通过你们的欣赏,老师感到小夜莺的确是一个聪明、机灵、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孩子。多可爱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现在,我更喜欢小夜莺了。
八、课外延伸
像小夜莺这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你们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想、回答。)
师出示小英雄人物的图片,请学生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
你们喜欢他们吗?他们之所以都表现的那么机智勇敢,那么惹人喜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生回答)那就是他们和小夜莺一样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九、布置自主作业
那么你最喜欢哪位小英雄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英雄,看看有关他的英勇事迹的书籍、文章或者电影,按照今天学到的欣赏方法写一篇随笔。可以把它发到老师的邮箱里。如果你觉得完成这个作业有困难,可以任选以下的任何一种作业:
1、选择文章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改编为剧本。
2、写赏析本文的读后感。
3、摘抄你最欣赏的好词好句。
4、选背精彩片断。
十、课外延伸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的网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你们可以看一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们的想法与感受发到老师的邮箱里,我们共同探讨: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内容由用户 Linda Taylor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juzi.com/9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