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案范文模板大全(精选6篇)

文言文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被起用是因他曾贩卖鱼盐,管夷吾被起用是因他曾为狱官释放囚犯。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从集市上被起用。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国家,假设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患的忧虑,这个国家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文言文阅读答案范文模板大全(精选6篇)

文言文阅读答案1

阅读文言文,完成1一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安: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或:有时;(2)见:显现;(3)等:等同;(4)安:怎么,怎能

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5.努力使自己更完美:敢于毛遂自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善于把握机会,抓住机遇。

(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2

曾叔卿,建昌①南丰人,巩②族兄也。家苦贫,即心存不欺。尝买西江陶器,欲贸易于北方,既而不果行③。有从之转售者,与之。既受直矣,问将何之,其人曰:“欲效君前策耳。”叔卿曰:“不可。吾闻北方新有灾馑,此物必不时泄④,故不以行。余岂宜不告以误子。”其人即取钱去。居乡介洁⑤,非所宜受,一介⑥不取。妻子困于饥寒,而拊庇孤茕⑦,唯恐失其意。起家进士,至著作佐郎。熙宁⑧中,卒。(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②巩: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③不果行:没有成行。④泄:畅销。⑤介洁:耿介高洁。⑥介: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⑦拊庇孤茕:安抚孤独者。拊,fǔ,同“抚”,安抚。茕,qióng,孤独,无依靠。⑧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小题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3分)

(1)既受直矣()

(2)熙宁中,卒。()

(3)余岂宜不告以误子()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小题4】曾叔卿为什么要告诉对方“北方新有灾馑”呢?(2分)

【小题5】文段是写曾叔卿的,为什么还要写妻子“拊庇孤茕”?(2分)

答案

【小题1】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小题2】(1)通“值”,价钱(2)去世(3)你

【小题3】有人从他那里转卖,便(将陶器)给了那人。

【小题4】因北方刚刚发生灾荒,那些瓷器在北方不好卖,曾叔卿不想让对方亏本。

【小题5】作者从侧面衬托曾叔卿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的君子风范。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古文句子的朗读节奏可粗划可细划,粗划就把主谓部分划开即可,细划可各成分中几层意思划开,所谓大停顿小停顿之分。

考点:古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易懂。古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根据句意来判断的,理解句意,就了解可子的结构关系,划分节奏就是难事了,方法在分析中已经说明。

【小题2】

试题分析:这三个字词在古文中都是多义的,比如,“卒”有“士兵”“死”“最终”多个意思。具体在句中是什么意思,要根据语境判断。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这几个句子句意比较浅显,字词义容易判断。解释文言字词义,要有一点古文阅读方面的积累大有好处,看到一个字词,便要想到大概有哪些含义,有一个知识的基础,这需要在平时多积累,注意记忆所学文言字词。

【小题3】

试题分析:即指翻译句子。“之”,代词,他;“售”,卖;“与”,给。“与”之前省略了“把陶器”,翻译要补充。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易于翻译。古文语言以精练为特点,很多的意思在文字之多,所以在翻译时,如果影响了句子的表达,文字之外即省略的内容要适当地补充出来,但不可超越句子本身的意思随意扩充内容。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后面的“余岂宜不告以误子”这句话来理解,为了“不误”对方,即不让对方蒙在鼓里不知情况而受损失。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言对于学生来有文字障碍,理解问题更有难度。要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句子,先弄懂文字,翻译一下,再结合前后句子分析。

【小题5】

试题分析:“妻子”的生活与其“主人”有关,写此显彼,衬托的作用很明显。

考点:写作手法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人物之间的衬托作用易于理解,题干本身也已经暗示。衬托,是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在写法上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文言文阅读答案3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

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不可谓知类()②吾义固不杀人()

③请说之()④子墨子九距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②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小题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子墨子闻之②舍其粱肉

小题4: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①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请求。之后墨子又提出“________________”是想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②表明墨子与公输盘假想的攻守战结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请结合原文概述。(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明白事理②善良坚持道义(答“坚守道义”、“讲道义”也可)③解说,解释,说明④通“拒”仁

小题2:①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2分,重点考查“胡”“已”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

②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了云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国。”(2分,重点考查“虽然”“为”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

小题3:①子墨子/闻之②舍/其粱肉

小题4:(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圃有余.

小题5:示例一: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墨子用激将法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

固不杀人”,与下文中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之

中,使公输盘理屈词穷.〔答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自相矛盾”给1分,答出“吾义固不杀人”

和“义不杀少而杀众”各1分.)

示例二: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先诱使对方说出自己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

与观点相悖,使他陷入自相矛盾无法争辩。

示例三: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墨子抓住这句话做文章,

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断了他的退路.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知类”等字的释义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第一句注意“然”。第二句注意“虽然”。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横线上有引号,要用原文回答。就是“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②根据选文内容填写,“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圃有余.”。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注意要求,结合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答案4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解释:

(1)即去(2)索(3)予(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离开(2)求取(3)给(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文言文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A)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

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B)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B.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C.转见于色(神情)D.望阶趋席(奔向)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众人即承响而回挟天子而令诸侯

B.于是审其量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C.王之恐状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乃趣解兵凡三往,乃见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2分)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分)

22.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9.D(3分)20.AC(4分)

21.①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2分)

②桓温埋伏好兵士,设宴大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2分)

22.淡定从容,有旷达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2分)。第一则表现在谢安面对大自然的大风大浪时,别人惊慌失措,他却神态悠闲,精神振奋,吟诵长啸。第二则表现在谢安面对政治和命运的大风大浪时(或国家个人命运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虽有性命之忧,却神色不变,潇洒吟诵,以自己的气度震慑桓温使其撤兵。(2分)(共4分,意思符合即可)

译文:

(一)谢安,字安石,是谢尚的堂弟弟。他父亲是谢裒,官至太常卿。4岁时,谢安被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即桓温父)看到,引得桓大人大发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逊于王东海(王东海即王承,是晋一代名臣)!稍大一些,谢安更是表现出聪慧机敏,处事沉稳,气宇非凡,擅长行书。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大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都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吟诵长啸,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了。谢安慢条斯理地说:这样看来,恐怕是该回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看到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二)咸安二年(372),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就在忧惧中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原来满心期待着简文帝临终前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桓温大失所望,便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于宁康元年(373)二月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成。)桓温埋伏好兵士,设宴大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那样朗诵起嵇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文言文阅读答案6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

初,娶宗女,隶籍右选,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是时,江、淮间有米芾以魁岸奇谲知名,铸以气侠雄爽适相先后,二人每相遇,瞋目扺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谈者争传为口实。

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稍务引远世故,亦无复轩轾如平日。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家贫,贷子钱①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铸所为词章,往往传播在人口。建中靖国时,黄庭坚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其所与交,终始厚者,惟信安程俱。铸自裒歌词,名《东山乐府》,俱为序之。尝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改为贺氏,庆湖亦转为镜。当时不知何所据。故铸自号庆湖遗老,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二文苑五》)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译文:

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孝卫皇后的族孙。身长七尺,面色青黑,眉毛直竖。喜欢议论当朝大事,批评不留情面,即使是权倾一时的豪门显要,只要稍不中意,他便会毫不留情地辱骂,人们觉得他的行为很像侠客。贺铸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他的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就像是按次序排比编织而成的彩绣。贺铸尤其擅长作曲,常常把别人丢掉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剪裁、组织,便成了新奇的曲子。他曾经说:“我在笔下驱使着李商隐、温庭筠,常常使他们不停地奔命。”许多达官贵人邀请他到家中作客,贺铸或者去或者不去,(遇到)他所不愿意见的人,也始终不说他们的坏话。

隋朝建国初,贺铸娶了同宗族的女子为妻。贺铸隶属右选,监太原工作。有一个贵族子弟和贺铸是同事,这个人骄纵傲慢,目中无人,贺铸经过察访,了解他偷盗公物,于是把仆役和公差们屏退后,把这个贵族子弟关在密室里,贺铸手里拿着刑杖数落说:“过来,你在某时盗窃某物去作某用,又某时盗窃某物拿回自己家中,是这样吗?”贵族子弟十分惊恐地叩头说:“有这些事。”贺铸说:“如果让我处罚你,就不揭发了。”贵族子弟于是站起来,自己脱去衣服露出肌肤,他就用棒打了几下,贵族子弟叩首哀告祈求,贺铸便大笑着释放了贵族子弟。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而不敢抬起头来看。这时,江、淮之间有一个名叫米芾的人,他因身材魁梧和思想怪异而闻名,贺铸则因见义勇为的侠义行为和豪爽的性格而与米芾先后出名,两人每次见面,就两眼圆睁,拍着手掌,激烈地争辩起来,甚至争辩了一整天,也是谁都无法把对方辩输,文人中争相把他们辩论的情况作为谈话的资料。

元祐年间,李清臣作宰相,上奏更换通直郎,让贺铸通判泗州(今江苏泗洪),又去做太平州的副职。贺铸自始至终因为喜欢喝酒和意气用事而得不到理想的官职,所以郁郁不得志,吃的.是宫祠的俸禄,(后来)他退隐到吴下(今江苏苏州),渐渐离开了那个纷扰的社会现实,所以心情倒也平静,不像从前那样起伏不平。家中藏书一万多卷,贺铸校对过的文章,没有一个字出错。他想用闭门读书的办法度过自己的晚年。贺铸家境贫困,经常靠借高利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

贺铸所写的诗词、文章,常常在人们的言谈中流传。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黄庭坚从黔中回来,很满意他(被人称作)“江南梅子”的诗句,认为(风格)像谢脁。他交往的朋友,始终交情深厚的,只有信安的程俱。贺铸自己集聚歌词,取名为《东山乐府》,全部为这些词写了序。曾经说自己是唐谏议大夫贺知章后裔,并且探寻贺姓的根源,原本姓庆,住在南越一个叫镜湖的湖中,(镜湖)本来叫庆湖,(庆姓)为了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改为姓贺,庆湖亦变成镜湖。当时不知是有何依据。因此贺铸自起名号为庆湖遗老,著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

【注】①子钱:贷给他人取息之钱。犹高利。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铸廉得盗工作物廉:查访,考查。

B.能从吾治,免白发发:揭露,暴露。

C.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竟:自始至终。

D.以是杜门将遂其老杜:断绝,阻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贺铸“气侠雄爽”的一组是(3分)

①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②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

③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

④瞋目扺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

⑤手自校雠,无一字误

⑥故铸自号庆湖遗老

A.①③⑥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铸博学强记。贺铸善于作词谱曲,作词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作曲常能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

B.贺铸抑郁不得志。贺铸因喜欢喝酒和意气用事,没有得到理想的官职,后来退隐到吴下,从此打算闭门思过。

C.贺铸交友慎重。在贺铸交往的朋友里面,有一个信安的程俱,跟他维持了终生的友谊,且始终交情深厚、密切。

D.贺铸性格多重。贺铸既是才华出众的文人又是失意的贵族,带一丝侠气又细密深静,其性格有着多侧面的复杂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

(2)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4.D(杜:关闭,堵塞。)

5.B(⑤⑥是晚年的退隐,不能表现“气侠雄爽”。)

6.B(“从此打算闭门思过”有误,应为“亲手校雠后,打算闭门读书,度过自己的晚年”。)

7.⑴许多达官贵人邀请他到家中作客,贺铸或者去或者不去,(遇到)他所不愿意见的人,也始终不说他们的坏话。(“客致”“所”“贬”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⑵贺铸家境贫困,经常靠借高利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贷”“负”“丐”各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文言文阅读答案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内容由用户 Patricia Moore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juzi.com/611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