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识知识汇总 范文模板大全(汇编5篇)

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的意思是对语文学科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能包括汉字的书写、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等。总结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总结时,应该注重条理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识知识汇总 范文模板大全(汇编5篇)

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1

形容时间过得快的成语有:

日月如梭

【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近义词】光阴似箭

【反义词】度日如年

光阴似箭

【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近义词】日月如梭、白驹过隙

【反义词】度日如年

寒来暑往

【解释】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近义词】光阴似箭、寒暑易节、日月如梭

【反义词】无冬无夏、度日如年

星移物换

【解释】星移:星辰移位;物换:景物变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告诉我们要遵循事物的规律的成语是:

风吹草动

【解释】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雨过天晴

【解释】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瓜熟蒂落

【解释】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水到渠成

【解释】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2

造句:

1、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想寻找它的妈妈。

我在公园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朵花。

我在家里走来走去,想找一个杯子。

2、要想得第一名,你必须要下苦功。

要想考一百分,你必须好好学习。

3、不要帮我倒水,妈妈,我自己来。

不要吵了,妹妹,我要做作业。

不要抽烟,爸爸,我不喜欢有烟味的家。

4、今天,妹妹总是哭个不停,她为什么那么伤心呢?

今天,小明总是被老师批评,她为什么不表现好一点呢?

一路上,妈妈总唱个不停,她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今天,妈妈总是忙不停,她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事呢?

一路上,小鸟总唱个不停,它为什么唱得那么动听呢?

5、字词听写我得了“优”,自己发现里面有错字,我马上把错字改过来,并告诉老师。

有一道题我不会做,小刚让我抄他的,我告诉他让我自己再想一想,作业应该自己做,不能抄别人的。

踢球时,我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没人看见,我赶快向邻居道歉,并让妈妈赔钱。

6、他每天坚持练习写字,心想,要是这次比赛能得第一名,那多好啊!

我认真地检查考卷,心想,要是能考一百分,那多好啊!

我看得入迷,心想,要是能把它买下来,那多好啊!

7、同学鼓励我:“试一试吧!也许你能得第一名”。

老师鼓励我:“试一试吧!你一定能把字写好的。”

妈妈鼓励我:“试一试吧!你一定能跳过去的。”

8、有时候影子跑到我的前面,有时候影子跑到我的后面。

有时候我喜欢吃面包,有时候我喜欢吃水果。

有时候月亮是圆圆的,有时候月亮是弯弯的。

有时候我喜欢写字,有时候我喜欢看书。

9、我对那个售货员没有一点印象,只知道那个商店人很多。

我对那件衣服没有一点印象,只知道妈妈很喜欢穿着它。

我对那个售货员没有一点印象,只知道她是卖书的。

我对那个音乐盒没有一点印象,只知道那是妈妈送给我的。

我对那个售货员没有一点印象,只知道买完东西已经是很晚了。

10、我去外婆家,可是外婆不在家,估计她去买菜了。

我去找小明,可是他家的大门紧锁着,估计他去公园了。

我去找老师,可是她不在办公室,估计老师已经回家了。

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3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4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5

第一单元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

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第三单元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华盖集续编》。(注意所学鲁迅文章的出处)

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散文《旅途随笔》《随想录》等。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

3、梁实秋(1903-1987),现代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第四单元

1、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新鲜、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强。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XXX。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内容由用户 Linda Taylor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juzi.com/4464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