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 范文模板大全(汇编7篇)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可以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 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宣传和普及听力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听力损伤的重视程度,增强人们的爱耳意识。
2.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本次活动通过讲座、展览、宣传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听力健康知识,同时还举办了听力测试和义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
3. 活动的成果和影响: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影响,通过宣传和普及听力健康知识,提高了公众对听力损伤的重视程度,增强了人们的爱耳意识。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总之,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应该客观、全面地反映活动的成果和影响,同时也应该强调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听力健康知识,关爱自己的耳朵健康。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 范文模板大全(汇编7篇)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1

20xx年3月3日是第十八个全国爱耳日,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少先队特在本周内开展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我校开展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宣传主题

今年教育系统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的题是:“爱护耳朵,从养成习惯做起”。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听力健康对于其发育成长有十分重要意义。所以,大力宣传与普及保护青少年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加强青少年听力损伤与耳聋的防治尤为重要,通过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唤起学生的防聋知识,动员学生共同关注与支持。

二、活动形式

1、此次活动发放宣传宣传爱耳日的学习资料25份(每个班一份)。

2、3月3日利用大课间时间通过学校广播系统播放媒体文件对全校师生进行《爱护耳朵》知识讲座。

三、活动效果

此次爱耳日宣传活动总体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我校师生对保护耳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为什么要爱护耳朵有了更深地了解。希望通过我们的此次的宣传活动能使更多的人了解爱护耳朵,让大家对此重视起来,更多的参与到保护耳朵的`行列里来。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2

活动主题:

珍惜听力,健康成长

活动时间:

20xx年3月3日

活动地点:

小班(3)教室

活动人员:

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通过爱耳班会活动,使学生知道爱耳的重要性,掌握爱护耳朵的一些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东一片,西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猜不着,你再听我说一遍。

二、讲授耳朵结构

由外向内依次是,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被耳廓收集,经过外耳道传递,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通过听小骨增大振动力量,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三、保护耳朵的方法

1、洗澡时,用棉花球轻轻堵住耳朵,防止水流入。

2、感冒时不要老吸鼻涕。

3、有听力的同学,听到巨响,要迅速张开口,捂住耳朵。

4、不要随便掏耳朵。

5、经常捏耳垂,促进内耳血液循环。

四、助听器的作用

助听器只是一种辅助装置,它能帮助人们听到声音,从而有力的帮助人们学习语言,但不能代替人们学习掌握语言。助听器的作用是让我们“听到”声音,而“听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听得清楚)声音则是由大脑的语言识别中枢系统来完成的,而不再是耳朵的功能了。

五、正确佩戴助听器

初步带助听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先在家里这样安静的环境下带,一天带两三个小时,每天佩带的时间逐步增加,大约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全天佩带。之后就可以去大街上等一些嘈杂的地方佩带就没有问题了,佩带助听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最好是天天佩带,一方面解决您的听觉困难,言语分辨不清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的残余听力,免受过大声音的刺激;第三方面就是可以长时间刺激大脑神经,恢复大脑对某些频率声音的记忆功能,提高分辨率。有利而无害!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3

活动意图:

幼儿的耳朵是很脆弱的,生活中如何保护宝宝的耳朵,不让幼儿的耳朵受到伤害呢?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喜欢掏耳朵,有的幼儿还会故意在同伴的耳朵边大声说话,这样的行为导致耳朵会受伤,耳朵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保护耳朵更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本次活动《保护耳朵》。旨在通过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一些简单而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积累自我保护的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耳朵的特征,懂得耳朵的用处大。

2、知道耳朵可以听见声音,知道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图片:耳朵,耳垂,耳廓;耳环、眼镜、音乐盒。

活动重点:

养成好习惯,注意保护耳朵的健康。

活动过程:

一、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与简单的构造

1、耳朵谜语:圆圆脑袋一座山,兄弟两人住两边,各种声音能听见,从小到老不见面。

2、(出示人的耳朵图片)这是我们人类的耳朵,它象什么?

3、提问:看看摸一摸你身边好朋友的耳朵,告诉我发现什么?

二、了解耳朵的用处大

人长得耳朵有什么用?

过渡语:耳朵的作用就躲在这3个数字的后面,在每一个数字后面藏着一件东西,代表耳朵的一种作用。

眼镜——架在耳朵上——支架的作用

耳环——戴在耳朵上——装饰的作用

音乐盒——听声音的作用——听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小结:耳朵的作用可真大啊,不但可以听声音,还有装饰的作用,让人变得更美丽,还有支架的作用,夹住许多的东西。

三、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过渡语:耳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耳朵

1、小朋友听故事

2、接线员听电话

3、飞行员戴耳机,接受地面上的命令

4、医生戴听诊器,听出人们健康还是有病

提问:耳朵这么重要,我们要不要保护耳朵呢?应该怎么保护耳朵呢?

小结:要保护好耳朵,就不要发出噪音,不能把小东西塞在耳朵里,不随便挖耳朵,做一个爱护耳朵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学的本领其实就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耳朵有什么用》,回去爸爸妈妈或者和同伴讲一讲。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在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从活动效果来看,教学难度适宜,教学准备充分,视频资料、课件的运用有效帮助幼儿对动物耳朵功能的认识,引导幼儿不断探索耳朵的秘密。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4

活动准备:

1、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讲、议议一些伤害耳朵的行为。

2、进一步积累保护耳朵的各种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一些伤害耳朵、保护耳朵的图片;笑脸、哭脸;操作板人手一份。

2、有一些保护耳朵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说说对耳朵的认识。

1、教师念谜面:左边一个3,右边一个3,中间隔座山,从来不见面,一对3本领大,各种声音听得清。

2、提问:你是从哪里听出谜底是耳朵?

3、耳朵的本来就是听声音,他们能听见各种声音(播放鸟鸣声,溪流声等,让幼儿倾听区分)。

4、耳朵的本领真大,你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的?

二、看图讨论,拓展饱和人多的经验。

1、逐一解读图片:图片上的人们在做什么?

2、幼儿分组讨论:

(1)图片一:戴耳机

幼儿讨论

小结: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不要太长,而且音量不要太大,要轻轻的这样不会伤害耳朵。

(2)图片二:游泳

教师提问

小结:只有掌握好保护耳朵的方法,游泳时就不会使耳朵受伤害。

(3)图片三:听到噪音

教师提问:吵闹的声音会伤害耳朵。听到这样的噪音你会怎么做呢?

除了捂耳朵,还能怎么样?你平时听见什么声音也会捂耳朵?

如果小朋友吵闹声很大,你可以怎么样

(4)图片四:戴耳罩

教师提问:寒冷的天气除了戴耳罩保护耳朵,还有什么办法也能保护耳朵(帽子、围巾等)

三、师生共同创编儿歌,提示护耳经验。

1、提出创编要求:

我说上半句,你们说下半句,要说出保护耳朵的方法。

2、创编儿歌。

3、引出后续活动: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耳朵?我们再多收集一下办法,继续将它们编到儿歌里,大家都来保护自己的耳朵,让耳朵更健康。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和主要构成部分的名称。

2、重点认识鼓膜,知道如何保护它。

3、懂得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幼儿正确、文明的听、说习惯。

活动准备:

耳朵模型一组(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半规管),气球,白色透明塑料瓶和各色彩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录音听优美的音乐和幼儿吵闹时的录音:“感觉怎么样?是谁把这种感觉告诉你的?”→引出耳朵。

2、“耳朵是干什么用的呢?”(听声音的)出示耳朵的外轮廓。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好,我就是耳朵,严格的说应该是耳朵的外轮廓,是耳朵中唯一露在外面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捏一捏自己的耳朵,感觉它是什么样的?请告诉我。”

2、帮助幼儿认识外耳廓是由软骨支撑着的,不软也不硬。

3、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体验外轮廓聚拢着声音的作用。请幼儿分别用手挡在耳朵的前后,感觉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挡在前面的听不清,挡在后面的听得清)。

4、“声音是怎样传到里面去的呢?”出示外耳道与耳郭对接,“声音就是从这里传进去的,它向一条直直的道路,叫外耳道。”(耳道里有细微的茸毛,阻挡灰尘侵入,形成耳屎)

5、“声音走进去后会碰到谁呢?”出示鼓膜放入耳道,帮助幼儿认识鼓膜。

6、实验游戏:利用气球,让幼儿用嘴巴凑近气球说话,感知气球的震动(说话时气流通过空气的传播撞在气球上,产生了气球的震动)。鼓膜是耳朵里一块像气球皮一样有弹性的膜,当声音传到鼓膜上的时候,就会带动鼓膜的震动(就像小朋友对着气球说话时气球会震动一样),在大脑的帮助下就听到传来的声音了。声音小,鼓膜的震动就大小,反之就大。

7、“鼓膜是像气球皮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用尖尖的东西刺它会怎么样?”实验:刺破气球。教育幼儿要爱护鼓膜,不要随便用东西掏耳朵眼儿,不能把小东西塞进耳朵里。

8、“如果我们突然用很大的声音把耳道塞的满满的又会怎么样?”实验:气球吹得太满会爆炸。“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鼓膜呢?”教育幼儿平时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遇到猛烈的声音时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减少鼓膜的压力。

9、“现在小朋友知道了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但是你们知道耳朵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吧?(平衡的作用)”尝试半规管(三根弯曲的小管)与模型相接。“它是怎样帮助我们保持平衡的呢?”

实验:通过透明瓶子里水的流动帮助幼儿理解。“三根小管里装着水一样的液体,当我们的身体位置发生改变时,这些小管里的液体就会流动,我们的大脑根据这些液体的流动来判断我们位置的改变并保持平衡的。”

10、实验游戏:幼儿原地旋转3―5圈停下。“为什么我们已经停下了还会有晕的感觉?”

11、实验游戏:指导幼儿往瓶子中放入各色纸片,然后旋转瓶子,看里面的纸片会怎样?停下后,纸片还会怎样?(瓶子停下后,纸片还在旋转。)每个人的平衡能力都不一样,但平衡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的,例如:飞行员、舞蹈演员等。小朋友平常玩儿的走独木桥、过小河的游戏就是在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平衡能力。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总结:

(1)耳朵的作用。

(2)爱护耳朵,保护鼓膜。平时不大喊大叫,耳朵喜欢听轻声美妙的`声音。

(3)多参加户外运动,在体育活动中提高平衡的能力。

2、游戏活动:《传话》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6

一、活动主题

“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二、市级活动内容

(一)听力健康进农村活动。3月1日上午,xx市残联联合卫生计生部门组成“听力健康服务小组”,赴奉化市裘村镇会同当地残联和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主题宣教活动。在乡镇中心街区设置耳科义诊、听力检测、耳防宣传、听力康复、政策咨询及便民服务台,悬挂宣传横幅,分发《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宣传手册等。

主办单位:xx市残疾人联合会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奉化市残疾人联合会奉化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二)听障医教融合分享活动。2月28日上午,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多功能厅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康复中心在训的120余名听障儿童和家长及部分普通小学学生参加主题活动。活动中听障儿童康复明星和家长将介绍听障康复经验和融合教育成果,听障儿童与健康儿童进行才艺表演。

主办单位:xx市残疾人联合会

承办单位: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三)听力免费检查周活动。“爱耳日”期间,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将开展为期一周的免费听力检查和助听器知识咨询义诊活动。组织有关听力学专家为有听力康复需求的市民进行免费听力测听、助听器调试和耳科保健指导服务。

主办单位:xx市残疾人联合会

承办单位: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三、各地活动要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要立足实际,围绕活动主题,协调卫计、教育、环保、民政等部门,组织相关机构专业人员,着力面向农村、山区、海岛等重点区域,着力面向儿童及儿童家长、年轻夫妇等重点人群,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及听力康复家长培训,提供耳科保健咨询,开展听力健康宣传及听力筛查服务等形式普及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及个人参与贫困听障儿童的康复救助,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力求与便民惠民服务相结合,整合推动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

(二)创新宣传形式。要积极协调各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短信平台等大众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多渠道发布“爱耳日”活动信息,宣传普及安全用耳知识,教育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保障听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共同建设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环境。

(三)做好需求调查。要以“爱耳日”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20xx年度“七彩梦行动计划”人工耳蜗康复救助及阳光品质康复工程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处理器升级、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等项目的需求调查摸底工作,为残疾人阳光品质康复工程“助听”项目的实施摸清底数,打好基础;扎实做好20xx年度新发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落实和政策保障工作,建立疑似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跟踪长效机制,加强康复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听力障碍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理念,力争使有康复适应指征的听力障碍者尤其是0—6周岁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得到满足,为“十三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各县(市)区残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协调残康办成员单位,围绕第17次“爱耳日”活动主题,以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听力”为目标,制订活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爱耳日”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新活动形式,采用多种方式增强“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四、宣传口号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切实保障听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积极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听力语言康复三原则

关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提高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意识,确保儿童听力健康

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7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耳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卫生部颁发的《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对加强耳毒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8年1月,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十六名委员正式递交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引起了卫生部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做出答复:“卫生部办公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商议,以求全社会共同参与,把耳聋预防工作做好”。

加强耳病防治,关键在于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目前,我国宣传耳聋危害、致聋原因等科普知识的力度还不够,广大民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比较淡漠。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增强全民的爱耳意识,降低耳聋的发生,是一项利国利民,提高全民素质的大事。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

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宣传活动形式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每年的“爱耳日”确定一个主题,在全社会开展以预防耳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组织各级领导、耳鼻喉科专家、医务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志愿工作者和残疾人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观摩,走上街头咨询义诊,开展听力助残活动。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公益广告、宣传画、预防系列丛书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预防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致聋原因、危害及预防和康复方法,提高防聋意识,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教育,避免和减少耳聋的发生。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全国爱耳日主题总结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内容由用户 Alice Johnson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juzi.com/2801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