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试题范文模板大全(精品5篇)

好的,以下是一份高中生物试题的示例: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高中生物实验室中有一瓶过期酵母菌培养液,实验室老师建议将其倒入学校池塘中作为鱼类饵料。同学们对酵母菌培养液进行了探究实验。

问题:酵母菌培养液对鱼类生长有何影响?

实验假设:酵母菌培养液能促进鱼类生长。

实验材料:同种鱼若干条,酵母菌培养液,清水等。

实验步骤:

1. 将同种鱼分为两组,每组若干条。
2. 对一组鱼饲喂酵母菌培养液,对另一组鱼饲喂清水。
3. 观察记录鱼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饲喂酵母菌培养液的鱼生长情况比饲喂清水的鱼明显更好。

实验结论:酵母菌培养液对鱼类生长有促进作用。

该试题考查学生对酵母菌的培养和其对环境的影响的认知情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答案可能因考生回答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高中生物试题范文模板大全(精品5篇)

高中生物试题1

高中生物试题精选

1有关航天的理科综合

“和平号”空间站是由一个核心舱和五个功能各异的科学实验舱组成,总重量137吨,总容量470立方米,被誉为雄伟壮观的“航天母舰”,它飞行在350~400千米的太空轨道上,约90分钟绕地球一周,中共计飞行8万圈,成为20世纪飞行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器。

在太空中,重力完全提供了向心力,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有关的航天知识能把理化生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如:

①宇航员在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仍受重力的作用

B.宇航员受力平衡

C.宇航员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D.重力提供了向心力

②“和平号”在离地高度为h=400Km的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环绕速度为:

A.7.82千米/秒B.3.65千米/秒

C.9.88千米/秒D.5.36千米/秒

③在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舱中做实验,试回答下列仪器哪些不能使用:

A.测力计B.水银气压计

C.天平D.水银温度计

④在舱内,水平放置一棵幼苗,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培养若干天后,根和茎的生长方向是:

A.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光生长

B.根杂乱生长;茎向上生长

C.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⑤宇航员在舱内,消耗了18mol的O2,在理论上约有Kj的能量转移到ATP中。

⑥在太空中紫外线很强,水易被分解为和,用化学中的方法也易得到氧。

解析:本题集物理、化学、生物知识与一体,综合运用了物理中的失重、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化学中的电解水,生物中的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新陈代谢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有关航天育种的

航天育种就是农业和航天业在科技上结合的产物。它的育种原理是充分利用了空间环境具有的强宇宙射线辐射,高真空,失重等综合因素的有利条件。当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DNA分子时,可使DNA分子外围的电子激活,结果造成DNA分子碱基的突变,或者引起染色体的缺失、倒位、易位、重复等畸变,从而对植物种子产生诱变作用,获得优良品种。

①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

A.使碱基脱氨基B.使嘌呤烷化

C.脱嘌呤作用D.形成嘧啶二聚体

②下列哪种波长最能有效地诱发基因突变:

A.2600umB.260nm

C.280umD.280A

③把“和平号”实验室内的植物种子,带回地球种植,产量和营养成分都有明显的优势:植物的这种变异来源于:原因是.

解析:①D②B③基因突变,主要是由于辐射及失重,使基因内的碱基排列顺序改变。

3有关航天的材料分析

美国的“生物圈2号”实验

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国建造了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这是一个占地1.3万平方米的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温室。温室里有麦田、草地、鱼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内还放养着猪、牛、羊和其他家禽。

从1993年1月,8名科学家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两年中只给他们提供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其余的一切都需要自己解决。能源取自太阳能;氧气,由自己种植的植物制造;粮食,全靠自己在里面种植收获;肉类和蛋白质,取自自己养的鸡、鸭、猪;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也由自己控制,并尽可能地模拟地球气候。

一年以后,科学家们只能靠吃种子勉强度日。最后,不得不提前撤出实验室。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2号”运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氮量大幅度增加、足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的能力减弱,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请根据材料分析如下问题:

①“生物圈2号”模拟的`是什么?“生物圈1号”是什么?

②请讨论它与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

③设想科学家们是怎样维持“生物圈2号”的生态平衡?

④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①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地球②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相对简单,生物种类少,稳定性差。③绿色植物不能过多,否则二氧化碳和肥料不足;动物饲养要适量,否则氧气消耗会增加,科学家要维持气候、大气成分、生物种类、数量平衡,创造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④如钢架结构的玻璃透光性不好;太阳光提供的能量不足;食物网的结构比较单一,容易被破坏;系统的各种成分的比例搭配可能不合理;有人为破坏生态平衡的可能;内部气候的调节不好,粮食欠收,饲养动物死亡,无其他的食物来源;氧气与其他化学成分发生了反应(如Ca、Fe)等等。

高中生物试题2

为推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并适应国际生物奥赛的要求,竞赛考试范围确定如下:

一、理论竞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胞生物学: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细胞分裂。

2、植物学:植物界主要类群(包括菌类)和系统演化、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特长和发育、激素、生殖。

3、动物学:动物界主要类群和系统演化、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动物体制的基本类型、消化和营养、呼吸、循环、排泄、调节、生殖。

4、遗传学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与染色体、孟德尔遗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进化的机制、物种形势。

5、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保护、行为。

二、实验竞赛要求选手能够:

1、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及实全镜等常用实验工具进行观察和实验。

2、细胞染色体和制备装片。

3、植物解剖和徒手切片。

4、无脊椎动物解剖。

5、使用和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6、对实验进行设计,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各队选手准备参加这一竞赛时,可参考高校用

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题目比较灵活。一般以选择题为主。分为初赛和复赛。

生态学部分(20%)

一、生物与环境(自然生态学)

(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2.光照、温度、水对生物的影响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4.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5.种间斗争(竞争、捕食、寄生)

6.偏利共生、互利共生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适应的普遍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休眠)2.适应的相对性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种群1.概念2.特性3.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4.影响因素(逻缔斯曲线)

(四)群落1.概念2.结构3.群落演替

(五)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4.生态金字塔5.能量流动(生物量、生产量、能流过程和特点)6.物质循环(类型、过程、碳、氮、二氧化硫在自然界的循环)7.光能利用和生物固氮(光呼吸、固氮生物种类、生物固氮过程简介、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8.有害物质的富集9.建立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的应用)

10.生态系统的类型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保护(生态平衡的解释、生态平衡的原理、破坏的因素、保护)

二、人与生物圈(社会生态学)

(一)人口增长1.人口问题2.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3.温室效应4.臭氧层的保护

(二)生态环境的保护1.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森林在环保中的作用3.草原的利用、保护与农牧业的发展4.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5.农业生态系统与发展生态农业6.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自然保护区8.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9.有害化学药品和重金属对生物影响10.环境与人体的健康

11.无公害绿色食品12.生物净化

三、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行为的概述1.概念2.特点3.研究方法4.研究意义

(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三)动物行为分类及主要行为1.索食行为和贮食行为2.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3.繁殖行为4.社群行为与信息传递5.节律行为和定向运动6.先天行为(本能)和后天习得行为(学习行为)

植物解剖、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和分类(20%)

一、种子植物形态解剖

(一)植物组织1.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2.分生组织3.成熟组织4.组织系统

5.维管组织和维管束

(二)种子和幼苗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三)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根的结构(内皮层)2.茎的结构(维管束)3.叶的结构与气孔功能4.根、茎、叶的变态

(四)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1.花的结构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二、植物生理

(一)植物的水分代谢1.植物吸水的部位及方式2.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水势)3.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4.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5.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植物的矿质代谢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2.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4.植物体内无机养料的.同化5.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5.绿色植物与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的比较6.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7.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五)抗逆生理(抗旱、抗寒等)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类型和过程2.植物体各部分的呼吸强度比较3.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4.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5.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生长素类2.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类4.脱落酸

5.乙烯

(八)植物开花的机理及其应用1.植物的花前成熟2.低温和花诱导3.光周期和花诱导4.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5.其他条件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九)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1.顶端分生组织和形成层2.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双受精作用、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4.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的世代交替(生活史)

三、植物系统分类(了解到科、目、纲、亚门和门)

(一)藻类植物1.蓝藻门2.绿藻门3.红藻门4.褐藻门

(二)菌类植物1.细菌门2.粘菌门3.真菌门

(三)地衣植物

(四)苔藓植物1.概述2.苔纲3.藓纲

(五)蕨类植物1.概述2.石松亚门3.木贼亚门4.真蕨亚门5.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6.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六)种子植物――裸子植物1.概述2.裸子植物分类3.苏铁纲4.银杏纲5.松柏纲6.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七)种子植物――被子植物1.概述2.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10个重点科(十字花科、豆料、菊科、蔷薇科、锦葵科、茄科、葫芦科、芸香科、禾本科、百合科等的特征及花程式、花图式)3.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20%)

一、动物分类、形态与解剖(重点是无脊椎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1.主要特征2.草履虫3.分类(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

(二)多孔动物门1.主要特征2.海绵

(三)腔肠动物门1.主要特征2.水螅3.分类(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四)扁形动物门1.主要特征2.分类(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五)线形动物门1.主要特征2.分类(线虫纲、轮虫纲)

(六)环节动物门1.主要特征2.环毛蚓3.分类(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七)软体动物门1.主要特征2.无齿蚌3.分类(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八)节肢动物门1.主要特征2.甲壳纲3.蛛形纲4.多足纲5.昆虫纲(纲的主要特征: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重要目的特征,触角、口器、翅、足的类型)

(九)棘皮动物门1.主要特征2.分类(海星纲、海胆纲、海参纲)

(十)脊索动物门1.主要特征2.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3.起源和演化

(十一)圆口纲

(十二)鱼纲1.主要特征2.躯体结构概述3.分类4.洄游

(十三)两栖纲1.主要特征2.躯体结构概述3.分类4.休眠

(十四)爬行纲1.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2.主要特征3.躯体结构概述4.分类5.起源和适应辐射

(十五)鸟纲1.主要特征2.躯体结构概述3.分类(主要目)4.繁殖及迁徙(十六)哺乳纲1.主要特征2.躯体结构概述3.分类(主要目)

(十七)脊椎动物结构的比较(重要器官)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十八)动物体制的基本类型

二、人体及动物(重点是脊椎动物)生理

(一)基本组织

(二)消化系统1.食物的成分2.消化系统的组成3.食物的消化4.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循环系统1.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体液平衡(内稳定)

(四)呼吸系统1.系统的结构特点2.呼吸机制3.气体交换

(五)泌尿系统1.系统组成2.肾脏的结构3.尿的产生

(六)生殖系统1.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排卵和经期3.受精4.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的形成5.胚胎的膜

(七)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付交感系统)2.反射3.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八)感觉器官(眼和耳)

(九)内分泌系统1.脑下垂体2.甲状腺3.胰岛4.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5.卵巢和睾丸6.内分泌功能的调节7.昆虫的激素调节

(十)免疫系统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细胞生物学部分(20%)

一、细胞的化学成分、亚显微结构及功能

(一)化学成分1.水、无机盐2.糖类3.蛋白质(包括:氨基酸、三字母缩写、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变性实质)4.酶类(概念、特征、分类、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5.脂类6.核酸(包括DNA和RNA)7.其他重要化合物(包括ADP和ATP、NAD[+,]和NADH[+,]、NADP[+,]和NADPH[+,])

(二)结构及功能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膜(理化性质、分子结构与物质运输等)3.细胞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的结构与功能)4.线粒体结构、功能5.质体的类型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6.核糖体7.过氧化氢体、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功能8.细胞核(核膜、染色体、核仁、核基质)和核功能9.细胞壁成分与结构10.细胞骨架系统(包括:微丝、微管、中等纤维、微梁)的功能1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1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13.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

二、细胞分裂

(一)细胞分裂的方式、意义

(二)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间期G[,1]、S、G[,2]的变化)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特征

(三)减数分裂1.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2.第二次分裂(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

(四)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五)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癌变

三、细胞代谢

(一)糖代谢(指异化)1.糖的无氧呼吸(糖酵解)2.糖的有氧呼吸(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

(二)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等(异化)

(三)同化作用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原初反应等)2.暗反应(卡尔文循环)

(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转录2.翻译3.遗传密码4.生物合成过程

(五)生物代谢类型中重点是原核细胞(微生物)的代谢等1.光养和化养2.自养和异养3.厌氧和需氧

(六)细胞的全能性

(七)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简介

遗传与进化(20%)

一、遗传和变异

(一)遗传1.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2)DNA的结构3)DNA的复制4)基因结构与基因表达的调控5)染色体的结构2.遗传基本规律及应

用1)基因的分离规律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3)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3.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4.多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5.基因定位6.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7.卡方检验8.细胞质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9.基因工程简介

(二)变异1.基因突变1)概念2)特点3)机理4)类型2.染色体变异1)结构变异2)数目变异

3)基因组、染色体组3.基因重组4.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二、生命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一)生命起源

(二)生物进化机制1.进化证据2.现代的生物进化观点(突变、自然选择、生殖分离、适应、进化的中性学说)3.哈特?温伯格定律及应用

(三)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四)物种的形成(途径和方式)

三、生物界级的分类

(一)病毒和类病毒1.病毒的结构和繁殖2.类病毒

(二)原核生物界1.细菌的结构和繁殖2.蓝藻3.放线菌4.立克次氏体、枝原体、衣原体

(三)原生生物界1.甲藻门2.金藻门3.裸藻门4.粘菌门5.原生动物门

(四)真菌界1.酵母菌2.霉菌3.大型真菌

(五)植物界

(六)动物界

(七)植物界和动物界进化系统(树)

生物学竞赛范围和要求

中学生物学竞赛,是以普及生命科学为原则,以培养21世纪生命科学的后备人才为目的,以提高青少年认识生命科学、保护物种的科学素质为目标,而进行的较高层次的选拔赛。因此,要求试卷编制应规范化,命题应科学严谨,克服随意性。

竞赛命题的主要依据

1.国际生物学竞赛(IBO)的理论纲要(《生物学通报》,1994.10)。

2.《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生物学》(高信曾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和《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吴相钰、刘恩山等编译,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学大纲》供试验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人民教育出版)。

高中生物试题3

1生物制剂法处理冶炼废水原理简介

1.1生物制剂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复合功能菌群的多基团净化重金属废水方法,由细菌代谢产物,再加入调整因子,在细菌细胞壁上形成多—NH2、—NH、—OH、—C=O、CH3—、CH2—的官能团,通过细胞壁上的这些官能团提供孤对电子与重金属配合(如羟基中的氧原子电子结构1S22S22PX12PY12PZ1两个共用电子对的SP3的杂化轨道),形成配位化合物,使重金属吸附在细胞壁上,再由氢氧根诱导生物配位体长大,形成溶解度积更小的沉淀物,达到去除重金属目的。2处理冶炼废水简介

废水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使用较少药剂即可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总废水通过生物制剂处理后含水渣渣量和过滤烘干后渣量如图1所示。

图1生物制剂处理废水后残渣(a湿渣量,b干渣量)冶炼废水通过生物制剂处理后,出水中各重金属离子以及砷浓度远低于《铜、钴、镍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的排放标准值,冶炼废水处理pH适宜控制在10左右,砷含量在2mg/L以下,生物制剂投加量宜控制在0.2ml/L,冶炼废水砷含量的增加,生物制剂的投加量需要相应增加。

高中生物试题4

1、(全国高考试题)

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子中分别是()

a、0.4和0.6b、2.5和1.0

c、0.4和0.4d、0.6和1.0

解析:在dna分子中aⅰ=tⅱ、tⅰ=aⅱ、cⅰ=gⅱ、gⅰ=cⅱ,据题意的得(aⅰ+gⅰ)/(tⅰ+cⅰ)=0.4,那么(tⅱ+cⅱ)/(aⅱ+gⅱ)=0.4,即(aⅱ+gⅱ)/(tⅱ+cⅱ)=2.5。因为a总=t总、g总=c总,对于整个dna分子来说(a总+g总)/(t总+c总)=1.0。[答案]b。

2、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na,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对应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50%b、34%c、32%d、17%

解析已知某生物的双链dna中a+t占全部碱基总量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由(a总+t总)/dna总=a%,(aⅰ+tⅰ)/ⅰ总=a%,可得tⅰ占ⅰ链全部碱基的34%。由于tⅰ=aⅱ,dna两条链的碱基数目相等,所以对应链ⅱ链中的腺嘌呤aⅱ占ⅱ链碱基的34%,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的17%。[答案]d。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中生物试题5

两式合并成为公式三

即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两种碱基对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推理过程:根据碱基互补酸对原则,a左=t右,t左=a右,g左=c右,c左=g右,则得出结论。

例4:已知某dna分子g与c占全部碱基数的48%,它的一条模板链中c与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6%和24%,问由它转录的rna链中尿嘧啶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

a、24%和22%

b、28%和26%

c、28%和22%

d、48%和52%

分析:题目是求rna的碱基含量,rna是由dna模板链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而来的,虽然某种碱基名称改变了(rna中没的胸腺嘧啶,而有尿嘧啶),但其对等关系还是存在的。由于在dna分子中g+c=48%,则a+t=52%。据公式三可知a左+t左=52%(设该模板链为左链),则a左=52%—24%=28%,又因g左+c左=48%,则g左=48%—26%=22%。在转录时,a左与u配对,g左与c配对,则rna上的u=28%,c=22%,故答案为c。

例5:某信息rna的碱基中,u占20%,a占10%,则作为它的模板基因dna分子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a、70%b、60%c、35%d、17.5%

分析:信息rna中,a+u=10%+20%=30%,则g+c=70%,根据公式三,得知模板基因dna分子中也有同样比例,即g+c=70%,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g=c,则c=(g+c)/2,即c=×70%=35%,由此可得答案为c。

此类题型的解法在乎于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深入了解。在解题过程中,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前面引伸出来的三条公式,核酸中碱基含量的计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高中生物试题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内容由用户 Thomas Hill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juzi.com/2322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