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阅读答案:
《空城计》讲述了诸葛亮因马谡失守,导致司马懿倾巢来攻打蜀国,城中无兵,只有诸葛亮一人在城楼上抚琴,最后吓退司马懿的故事。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司马懿的顾虑重重,同时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答案:
1. 空城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诸葛亮因马谡失守,导致司马懿倾巢来攻打蜀国,城中无兵,只有诸葛亮一人在城楼上抚琴,最后吓退司马懿的故事。
2. 诸葛亮是如何化解危机?
答:诸葛亮通过神机妙算化解危机,他抚琴的举动让司马懿误以为城中有重兵埋伏,从而退兵。
3. 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
答:文章中描写诸葛亮抚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他淡定自若,不慌不忙地抚琴,让司马懿误以为城中有重兵埋伏,从而退兵。
4. 文章中的空城计对你有何启示?
答:文章中的空城计告诉我们,面对危机时要有冷静的头脑和智慧,才能化险为夷。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人才,避免重蹈覆辙。
空城计阅读答案1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6、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0字)(4分)
答:
7、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其中不恰切的一项是()。(3分)
A、敌我力量悬殊
B、敌军来势凶猛,没有任何准备。
C、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
D、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8、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
9、如果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还会成功吗?理由是什么?(5分)
答:
参考答案:
6、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意近即可)
7、D
8、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9、开放题。例:不会,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他会领兵攻进去(也可用文中司马昭的话回答)。
也可答会,言之有理即可。
空城计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②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③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第①段中“如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体现诸葛亮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司马懿为何笑而不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想一下,如果把司马懿换成司马昭,空城计还会有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仅用“尘土冲天”四字就写出了司马懿来兵之众、之凶,现在请你利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50—100字勾画出一个杀气腾腾的古战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诸葛亮摆的空城计笑容可掬
2.诸葛亮一生处事谨慎,他不相信诸葛亮无所防备,明着冒险。
3.不会。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无所畏惧,会认为孔明“故作此态”。
4.“略”。
空城计阅读答案3
问题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笑容可掬:②骇然:
2.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4分)
A.开端(第①段):B.发展(第②段):
C.高潮(第③④段):D.结局(第⑤⑥段):
3.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4.诸葛老师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空城计?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2分)
①为什么不弃城逃走:否
②为什么敢使空城计:
5.课文中三次写到诸葛老师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3分)
参考答案:
1.①形容满脸笑容。②惊讶的样子。2分,一个词语1分。
2.A.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B.发展:诸葛老师临危施计。C.高潮:司马懿中计。
D.结局:诸葛老师释计。4分,一空1分。文字不拘,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3.对比手法。烘托严峻的形势,突出西城之险。4分,一问2分。
4.①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②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2分,一空1分。
5.是一种脱险之后的欢笑,其心理是: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3分。
问题二:
6、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0字)(4分)
答:
7、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其中不恰切的一项是()。(3分)
A、敌我力量悬殊。
B、敌军来势凶猛,没有任何准备。
C、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
D、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8、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
9、如果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还会成功吗?理由是什么?(5分)
答:
参考答案:
6、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意近即可)7、D
8、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9、开放题。例:不会,因为司马昭年轻气盛,他会领兵攻进去(也可用文中司马昭的话回答)。
也可答会,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
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这句话表现了司马昭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司马懿知道实情后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如今大开城门,一定会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城,定会中计。(或用原文答: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2.年轻气盛,无所畏惧。
3.诸葛亮能准确分析形势,临危不慌,做事果断;对司马懿非常了解;勇敢,有智慧,懂得战争辩证法,灵活机动,出奇制胜。
4.司马懿知道实情后,肯定非常懊恼:哎,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看来,我确实不如诸葛亮。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空城计阅读答案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内容由用户 John King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juzi.com/13425.html